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青春 >> 实践志愿 >> 正文

大连理工大学“又见鄱湖鸟”实践团助力鸟之韵

日期: 2017年08月09日 10:58   浏览量:

大连理工大学“又见鄱湖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作为全国大学生护鸟营的一员,于2017年7月24日在盘锦市正式开展此次调研活动,并分别于7月24日、7月25日、7月26日参观自然保护区、发放调研问卷和拜访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团队围绕保护候鸟为题,针对候鸟的栖息环境、市民对保护候鸟的看法态度、爱鸟人士的护鸟心得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调研学习。

团队于24日向盘锦市辽河口自然保护区的李科长了解保护区情况,随后抵达辽宁鹤类种源繁育基地进行参观拜访。

为了更好研究鸟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团队对红海滩湿地的土壤进行了采样,以便之后的实验研究。团队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使用实验室正规实验器材,并选取公路附近有污染可能性的滩涂进行取样。

采样期间,团队四名男生赤脚深入滩涂,滩涂粘稠泥泞、举步维艰,陷入泥潭深度达20厘米。滩涂中更是遍及乱石、牡蛎等硬物,队员们负伤累累,脚心数处划伤。为赶在涨潮前取得试样,团队争分夺秒,最终成功收集12处土壤样本。采样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息,便快马加鞭地赶到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分析化学实验室对土壤样品进行富营养化等实验分析。

次日,团队来到了盘锦市兴隆台地区进行保护候鸟的问卷调查和宣传活动。全天实践时长达7个小时,共计发放200份调研问卷和500张宣传手册,把保护候鸟的方式方法、观念意识带到了盘锦市的大街小巷。

7月26日,本次实践的重头戏:拜访“黑嘴鸥之父”刘德天。刘老先生给大家讲述了他毕生的热爱——环保事业。从一名普通的记者到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究竟是什么让他作出如此大的转变?大概是他看到黑嘴鸥的濒危、找到其繁殖地的兴奋和那潜藏在内心深处对环保炙热的信仰。保护一个物种,首先是要保护其繁殖地。黑嘴鸥的繁殖地南小河:从一个被保护遗忘的角落到日夜的巡护,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刘老先生能体会得到。正如刘老所言:“保护这里是非常之难”,可谓是煞费苦心。刘老先生除了提出远近闻名的“落水论”,更倡导开展环境教育,打造生态文化。他设立了环境教育基地,收集有关黑嘴鸥的民间传说并把它们编排成舞台剧,如《黑嘴鸥救罕王》,他从长远角度出发,用文化熏陶的方式宣传保护黑嘴鸥。刘德天二十年如一日保护黑嘴鸥,把环保当做事业,怎能不让人钦佩?

总而言之,保护候鸟不应仅仅停留在保护区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中,上到国家政府,下到平民百姓,都应积极参与进来。这关系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更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三天实践也许我们能做的十分有限,但是,这之后的每一天都可以参与环保,做到心系生态,才能共建和谐家园。

“又见鄱湖鸟”团队致力于宣传保护盘锦湿地和当地候鸟,采取实地走访、街边调研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寻访刘德天会长,学习更多环保知识,为之后的环保活动指明方向。


(来源:校区团委社会实践部   作者:“又见鄱湖鸟”暑期社会实践团   审核:郑丹妮   编辑:冉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