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青春 >> 校园文化 >> 正文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华文化元典”国学经典系列讲座圆满完成

日期: 2020年11月07日 21:59   浏览量:

“只要中国人还存在,《诗经》就会一直与中国人在一起。”伴随着这意味深长的话语,由刘斌老师主讲,由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盘锦分馆和校区学生会学习部联合主办的国学经典系列讲座之“《诗经》——中华文化元典”在一片不舍声中于校区E01图书馆305教室落下帷幕。在刘斌老师生动不失深刻、风趣不遗风雅的讲述下,勾勒出古代艺术美的瑰丽画卷,激发了同学们对《诗经》的兴趣,掀起了校园内品读经典的热潮。文化之源,暗藏其内,经世之理,深蕴其中。

B9ACB

追根溯源寻经典,思正无邪远流长

文章为事而著,诗歌为时而作。第一期中,刘斌老师以《诗经》创作背景为引,解读其立意主旨与文化作用。内心所思,诗歌外化,《诗经》的内容取自周朝的方方面面:王官采民间之诗,观百姓生活,听群众之声;上层创作之诗,献诗向天子,诗话诉衷情;专业官员之诗,聚焦国家主题,旨在宏观叙事。于《诗经》中,中国诗歌教育传统得以塑造,中国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多样解读成经典,二子乘舟展变革

一时一事不匡广阔气象,诗歌不朽彰显博大精神。第二期中,刘斌老师不仅讲述了《诗经》经学解释的可贵,更深思了对其解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北邙》之下,“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从错简之言论,到主语的不确定,甚至对象的未知,彰显了各代学者各抒己见的坚持;《卷耳》之中,“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自毛亨“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至郑玄的“周之列位,谓朝廷臣也”,最终认可“周国马路”之意,表现出世代文人上下求索的不懈。在细微中寻答案,于诗文间探经典,与时代碰撞,同现实融合,《诗经》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被更多人理解并接受。

F19FC

史诗吟唱诵经典,四字百变显生命

惩恶扬善辨忠奸,启人思考现教益。第三期间,刘斌老师谈文化之始,话诗经分类。归功尧舜禹,杰出当公刘;文王伐殷商,周公教礼乐。《诗经》,绝不是一部天花乱坠的文学作品,而是千年前便有如此一部敢于赞扬美德、褒奖善行、批评恶政、讥刺恶行的著作。言祭祀,颂歌平地起;话农事,道生存之本。四字重叠复沓,内容高度浓缩,虽晦涩难懂,却依旧可现其强大的冲击感与生命力。代代传诵,彰显内在价值;凝练经典,塑造强大内核。

风、雅、颂,诉人世往事;赋、比、兴,绘众生百态。在刘斌老师的带领下,《诗经》卷轴徐徐展开,生活点滴跃然纸上,丰富情感扑面而来。尾声将近,满座意犹未尽;研读思考,待君大展宏图。

A2B9B

《诗》三百,中国文化宝库;思无邪,经学解说传统。《诗经》在中华民族建立之初,便提炼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理念、思想情感、民族性格,是一种反映,更创立提供了一个范本。不学《诗》,难感历史厚重;无以言,错失精神底蕴。《诗经》已同中国人唇齿相依,未来也必引领中国人走过代代光辉岁月。任历史更迭变化,诗心不改,底蕴不移。


来源:校区学习部 文字:刘智鹏 曹子丛 图片:多媒体工作部 审核:曾培凯 责编:张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