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速链接【旧数据】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八十年“两论”今时今日看历史智慧

日期: 2017年11月07日 22:39   浏览量: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而在1937年,整整八十年前,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在延安发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之作。值此重要历史节点,让我们回顾既往、关注当代、展望未来,更清醒地认识我国现状,坚定国家道路。

80年前的革命黑夜,在延安窑洞诞生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它们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他们犹如电光石火,照亮了当年迷茫的黑夜,也照亮了未来的路。“两论”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当下乃至未来必须反复研读和运用的经典。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性著作,“两论”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内涵。毛泽东同志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而“两论”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哲学上论证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重要理论指导。

而“两论”对当代大学生也有许多现实意义。《实践论》的重要思想就是一切认识都来自实践,一切理论创新都来自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理论,又要关注实践,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矛盾论》强调了要全面看问题。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就是指导我们去认清中国的现状:整个社会的主流是进步的。然大学生比较纯洁、满腔热血,往往激动地看待社会。此时就更应该谨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概念,避免片面地看问题。“两论”指明青年要真正为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创造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论”所阐释的实践观点、矛盾观点,无疑是解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面对党情、国情、世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判断,为全党自觉运用包括“两论”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

悠悠岁月,正道沧桑。80年过去了,但历史的年轮并没有磨灭《实践论》《矛盾论》的思想理论光辉。纵观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历史足迹,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每一步重大举措的实施,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无一不闪烁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这都与《实践论》和《矛盾论》哲学阐述一脉相承的。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不忘初心”,高举“两论”思想旗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必将“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校区团委理论学习部 责任编辑:王可欣 审核:丁志丽)